冬季预防“暖气病” 喝水控温通风不可少
供暖之后,很多人会出现感冒、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等症状,人们称之为“暖气病”。专家提醒,供暖期间,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经常开窗通风,多补充水分,谨防“暖气病”找上门。
“暖气病”高发 老年人和儿童最易被“温暖”伤身
相比寒风瑟瑟的室外,人们更愿意长时间待在温暖的室内,享受如春天般的舒适温度。殊不知,这舒适背后,隐藏着健康隐患。
冬季,暖气、空调、电暖器等取暖设备纷纷启用。为了保暖,大多市民选择紧闭门窗,这就导致室温很高,空气干燥,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和不适感,以及鼻咽干燥、流鼻血、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室内外温差大,血液波动也会变大,心脏负担会加重,人们会出现烦躁不安、胸闷、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症状,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暖气病”。
“集中供暖后,医院门诊就进入了忙碌期。”刘晓芹告诉济源晨报记者,供暖期间,温暖的室内是病菌的“温床”,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再加上冬季干燥,人们很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因此,医院每年冬季都会接诊很多“暖气病”患者,其中,老年人和儿童最易被“温暖”伤身。
另外,冬季还是流感病毒爆发的高峰期,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温暖室内,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更易得病。刘晓芹称:“这个季节的感冒患者,往往还伴有皮肤干燥、起皮,鼻子干甚至出血的症状,这些都与暖气息息相关。”
喝水控温通风不可少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
那么,在享受温暖的同时,如何避免暖气伤身?刘晓芹提醒市民,做好控制通风、调控湿度、把控温度“三控”举措,可有效减少“暖气病”发病率。
预防“暖气病”,首先要注意室内通风,天气好的时候,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才能及时交换空气,降低室内细菌滋生的机会。
此外,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50%到60%,室温最好不要超过24℃。“控制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摆一盆水,同时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 刘晓芹说,供暖时,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可勤换洗衣物,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应在32℃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据介绍,人体每天需要饮用1.5升—2升水,才能在暖气条件下不缺水。专家提醒,供暖期间,应尽量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多吃水分充足、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
另外,孩子抵抗力低,更易生病,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多喝水,至少1小时喝一次水。冬季不要一直待在房间里,可根据天气和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健康之窗的相关文章
-
春季天气渐暖 要注意躲过这四种“开春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断时续的春雨,伴随着逐渐转暖的天气,人体各项机能也开始从寒冬慢慢苏醒。不过,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各种“开春病”随之而来,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甚至比...
-
长期喝纯净水会缺失营养吗 纯净水白开水矿物质水该喝哪种
长期喝纯净水会缺失营养吗?纯净水就是通过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工艺制备出来的、去除了绝大多数杂质的水。白开水就是自来水煮沸净化后的水。矿泉水就是含有一定量的钙、钾、镁、钠、锶、偏硅酸等矿物质盐的水。...
-
烦躁时高频率喝水缓解情绪 喝水的好处多
1、喝水提升精神创造力通常来讲,人体内50%的水来自饮水,40%来自食物中所含的水,体内代谢还会产生10%的水。因喝水在人体水来源比重最大,调节饮水摄入能够显著改善身心状况。美国刊载的一篇文章显示,如...
-
饮用水中都有什么 健康喝水的基本小常识
关于水健康的基本小知识一、饮用水种类与酸碱性水有酸碱之分。水的酸碱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决定的。天然的水里往往含有钾、钙、钠、镁、偏硅酸等多种矿物元素,多呈弱碱性,pH值大于7。去离子化处理过的水往...
-
冬天吃它气色好,就像穿了小棉袄!
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1、补虚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2、补血活血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
-
拒绝饮料,纯净未来——怡口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六一儿童节临近,父母们开始为孩子张罗节日礼物,一些健康益智类的礼品成为热门选择。这些现象也表明,对待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家长们更是不遗余力。“我们家宝宝不爱喝水,只爱饮料”应该是许多家长都碰到过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