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停课期间一位老师写给学生的信
在各地启动红色预警措施时,一篇名为《雾霾停课期间写给我学生的话》的文章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冷静而平和地和他的学生一起探讨“我们的认知方式”,即面对雾霾和停课,学生们如何审视自己的思考视角。文中的观点值得琢磨。
我的孩子们:
这是一次不得已的停课。短暂的欢呼后,更多人感到了悲凉。
虽然我们需要休息,但这是一种悲凉的休息。
这是一场灾难,这是12年前非典之后又一次灾难。但那时候,你还很小,而今天,在你们的花季,遇到了可能是人生第一次公共事件。
你们长大了,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不如意,甚至灾难。
我和你们一样,为今天的局面痛心;
我和你们一样,追问这何时是个头。
有关雾霾成因和背后的利益博弈争论得太多了,我实在不想就事论事。我们真正想和你们探讨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
这大概是你们第一次不欢呼的放假。因为你们突然发现,同快乐的假期相比,还有很多已退成背景而我们并不关注的美好。也许有一天,我们无法再安静的上课;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头顶上甚至“炮弹横飞”。到那时,也许今天枯燥的学习,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你们的思考体现了我总喜欢引用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在这个互联时代,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更没有谁能够真正脱责——这不是将元凶泛化,这是我们每个人选择的结果——谁不承认这点,谁就是自私,我也无话可说。所以,我们都思考,都要问: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 ...
我们现在主要能做的,可能还是修身学习、切磋琢磨,等待社会的检验。虽然我们没有离开书桌,但视野却可以更加广阔,也算是出去走走。
我们要学好语文,准确理解他人、准确表达自我,而不是误读、曲解与妄言,从而学会公共说理;
我们要学好历史,理解今日所遭一切都是历史的结果,从而对当下有一种同情之理解;
我们要学好经济,理解人的求利行为规律与利益分配规律,从而理性认识社会现象;
我们要学好数学,理解世界变化是有因果变量的,因而必须精确计算并分类讨论;
我们要学好地理,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真貌;
我们要学好外语,理解异域人们的生活形态,并准确传达我们的文化精神;
我们要学好理化生信科,理解科学对于世界的革命性作用;
最重要的是学好哲学,理解世界与人性的本质。
唯有如此,我们才是清醒智慧的人。
总之,要有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只有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眼界才能开阔,才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去走走,才能走远走实。
同时,我们要努力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复杂。我们喜欢蓝天,但是我们要理解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对我们的意义。我们主张权利,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群体的利益要保障。
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判断,怀疑并审视任何信息与观念。怀疑一切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分析这些信息和观点的来龙去脉,分析它们的表象与实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自己的头脑不成为他人信息与思想的容器,自己的嘴才能不是别人的传声筒。
最后,还要力求心平气和。不自做悲情、更不被人煽动。要知道,雾霾的出现警告了我们每一个人:自然环境破坏了,我们无法生活;但如果社会环境毁了,我们将无法生存。现在蓝天已经成了让人渴求的东西,那么统一、和平、安宁、信任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我们怎么办?
所以,当我们停课时,欢呼暂时放松固然可以理解,而真正该做的,还是重归书桌、重拾经典,更要重回生活,求知、求仁,反求诸己、切磋琢磨——总之一句话,“学不可以已”。
而作为教师的我,不能只盯着你们的分数,不管你们的做人和身心,更不能忘记师表、双面人格,整日痛骂道德沦丧、却冷遇甚至阻止你们为集体公益而做出的牺牲,整日抱怨社会对自己不理解,却用狭隘之心看社会看他人。
我始终自勉,你们的所有行为,都与我有关。
本文快要写完时,看到咱班另一个同学写的《后知后觉谈“克己复礼治霾论”》。这篇文章替我回应了荒堂同学的批评,我心甚慰,因为我的想法被她深切地理解了。
她在文章中感叹:“被寄予‘干预社会’厚望的我们,平时答过这么多政治主观题,说一堆宏观层面上的头头是道的话,真正问自己有什么极具科学性又切实可行的政策或解决办法,没有。甚至作为一个普通人,除了关好窗户打开净化器,提醒妈妈要戴口罩以外,我没法再做更多。无助,还是自己无用。”
看了这段话,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干预社会”一词是我借王宁先生的说法激励所有二附中文科学生的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两年来的激励起到了一定作用。发表文章的同学在文化课学习上并不是学霸,在班里和学校也不是最主要的干部;但我却以她自豪。她善良、有担当,善思且理性。这段话体现的情怀让很多成人都不及。
当然,我还要说,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我们现在的苦学、省思就是在为去霾做事。从科学角度说,去霾并不是件非常难的事,但从社会角度看,去霾却又无比艰难。前者靠理科的智慧,后者却要靠文科的筹划。
而现在,我们年龄还小,暂不需要我们冲在一线——至少现在,还不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时候,还不是不能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时候。我们要做的还是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心态去长本事、磨性子。
想到这些,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更有意义更有动力。就用这位老师的话共勉吧:“空气不好,在家自学,学好了治理雾霾”。
新闻资讯的相关文章
-
环保部专家:中国几乎所有污染物排放量世界第一
来自新京报的报道,12月2日至4日,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来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0个城市启动预警响应。据了解,此次京津冀首次实现区域高级别、大范围的预警应急联动。有环保专家表示,我国几乎所有与大气污染物有...
-
中国被动房发展现状及对新风系统技术要求
目前,在中国,获得住建部科技中心和德国能源署认证标识的有6栋建筑,有吉林、黑龙江、山东的维坊、河北的建研院、日照等。其中,河北建研院研发中心是行业中认可的第一个被动式公共建筑。去年,石家庄重度雾霾的情...
-
钟南山:治理室内污染比治理空气污染更重要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治理空气污染,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室外。今年应更加重视室内污染的治理,因为80%的时间在室内,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室外造成的污染还严重。现在的...
-
关于臭氧,权威解读全在这
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关于臭氧污染的新闻,这些说法引起了公众对臭氧的关注。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臭氧,不是好好的在地球上空,为我们阻挡着强烈的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吗?什么时候,臭氧也成为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了...
-
新风系统选购技巧 5个标准让您分清优劣
频繁爆发的雾霾,已严重影响到人们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人们对于干净好空气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对空气净化方式的了解,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已经发现净化器很难做到全屋空气净化且不能提供新鲜空气,于是开始放弃空气净...
-
从家庭空气质量分析:新风系统的必要性
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一到冬天就不好,所以很多人都开始纠结起来要不要装新风系统。 &n...
